跻身财富榜世界500强,全年销售收入244亿美元……这家企业已经有83岁“高龄”
这是一起大公司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
这是一起大公司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已经83岁“高龄”的富士胶片,目前正活跃在医疗设备、护肤美容、高性能材料等“年轻”领域,开始企业的“二次发育”。
商品消亡迭代生生不息,能顺利适应市场潮流的企业属凤毛麟角。富士与柯达在胶片行业是当之无愧的两大巨头,柯达在数码时代的巨浪中折戟沉沙,富士却在马不停蹄的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中跑赢了时代——数码相机市场刚刚兴起时,富士胶片已经占据全球20%的市场份额;医美风潮盛行之初,富士胶片就研发出高端护肤品抢市。2014年,富士胶片跻身财富榜世界500强,全年销售收入244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劲增72.8%。
2017年4月,富士胶片宣布其第二个七年转型计划正式完成。至此,一幅富士转型的全景图终于徐徐展开。
他山之石
2014年3月,上海。富士胶片CEO古森重隆在记者招待会现场神采飞扬,一口气推出便携式超声波设备、高性能x光胶片、医疗IT系统等数款医疗产品。“为响应中国医改进入农村的政策,富士胶片将向中国偏远地区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医疗产品。”话音落下,古森重隆目光灼灼,台下掌声雷动。
很多人不解,一家生产胶片的企业凭什么能在医疗领域立足?更让人不解的是,除了医疗领域,富士胶片在制药、高性能材料,甚至化妆品领域都游刃有余。富士胶片旗下的化妆品品牌艾诗缇几度蝉联日本化妆品区域销售冠军,这背后到底有何神通?
时间倒回到2005年,刚上任一年的古森重隆提出“二次转型”时,公司上下也十分不解。
2005年,正是富士胶片“丰收”的年头。刚刚从胶片领域转型到数码相机领域的富士胶片拿下全球市场份额的20%。在增长速度达50%以上的数码相机市场中,富士“前途一片大好”。
但数码相机并不是一个能支撑富士长远发展的业务。随着业务的发展,古森重隆逐渐发现,数码相机业界的技术“黑匣子”其实很少,任何一家公司从外部购买零部件后都能组装数码相机。富士胶片很难形成独有技术,也难以取得错位的差异化发展。
于是,富士胶片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转型。具体而言,富士胶片的做法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05年4月,千代田医疗株式会社合并进富士胶片;2006 年9月,富士以1.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第一放射性同位体研究所;同年12月,富士并购美国的一家心血管医疗影像信息系统制造商。
用钱砸出转型的通路,富士胶片当然不是乱买一气。古森重隆认为企业生存的关键是拥有能够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技术,富士收购的逻辑,就是通过吸收尖端技术进入到新的业务领域。至于为什么选择医疗设备领域,是因为高端医疗器械还处于从无到有的过程,新的产品就意味这新的市场。而等到市场步入从有到优的阶段时,富士积累的技术优势也能让其处于领先地位。
成效很明显。2006年,富士已经搭建起数十条医疗设备产品线,通过三座工厂向市场输送放射诊断装置FCR和体外诊断装置;同年,富士胶片自主研发的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007年,富士胶片通过完成对索诺声公司的子公司化,正式进军超声诊断市场。结合索诺声的技术优势和富士胶片分布于全球的销售网点,富士同时完成了便携式超声诊断设备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
2014年,富士胶片全年销售收入达244亿美元,营业利润14.08亿美元。内窥镜、医疗IT、放射影像诊断、体外诊断等产品为富士贡献了63.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占集团总营业额的25.8%,医疗健康成为富士胶片的一大核心产业。
制药“数码”时代
整个2006年,富士胶片收购、并购的消息频现报端。当时,业界对富士胶片的质疑声不小。以收购并购为转型手段的确不值得称道,但很快,人们发现富士胶片的“画风”变了。
风风火火地并购之后,富士开始以研发大厂的形象出现在《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报刊中:富士胶片在九州投资1 100亿日元设立工厂,其自主研发的偏光板保护膜成为市场的强力竞争者;富士胶片研制的医疗药物试验完成投入市场;富士胶片自主研发的护肤品艾诗缇问世……
富士蜕变的原因是什么?古森重隆一直强调“回到技术的原点”。富士胶片没有单纯地把胶片当作一个业务看待,而是视为一项技术。幸运的是,胶片技术的应用领域其实非常广。
众所周知,人们在使用传统药物时很容易产生副作用,究其原因,在于药物不能够精准地到达疾病所在病灶的位置,也就是传输出了问题。而胶片技术中,有一种被称为“FTD”的技术可以在保持胶片所需颜色稳定的状态下,及时并适量地将显影所需的成分送至指定位置。富士胶片将“FTD”技术融入药物生产过程中,使药物能够精准到达病灶,且药物成分十分稳定。
可以说,富士胶片将制药带向了“数码”时代。富士胶片的药品在日本医院中迅速铺开,反响喜人。
“创新不是革命,而是继承。”富士一直认为,丢掉其在胶片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就等于丢掉企业的“魂”。
2007年,富士胶片将尖端技术、有机化学、打印材料和生命科学四大研究所整合为“富士胶片先进研究所”。这是一座技术大熔炉,整合了富士胶片70年来在众多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富士确定了四条发展路径:用现有技术巩固现有市场、将现有技术应用到新市场、开发新技术应用到现有市场、研究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总结起来就是用已有的核心技术与新技术进行嫁接、融合,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为富士胶片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比如,在对影像的研究过程中,富士胶片积累了对胶原蛋白的研究成果、抗氧化技术、可以将成分稳定输送到指定部位的独创纳米技术。富士胶片通过研究发现,照片退色的原因是氧化,而皮肤老化的原理也是氧化,为防止照片氧化褪色而研发的抗氧化技术,同样适用于延缓肌肤老化。于是高端护肤品艾诗缇应运而生,其主打特色是能将抗氧化分子、胶原蛋白通过纳米级颗粒运输至深层肌肤。
基于独创的技术优势,艾诗缇避免了与市面同类产品的价格战,始终以卓越的抗衰老及内外兼修护理效果抢占高端护肤品市场。2010年,艾诗缇销售额突破100亿日元。
富士的功力
考量一家企业,应该从其底层建设开始。回顾富士胶片的转型故事,股东文化与组织架构为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富士采取企业之间交叉持股的方式,股东大部分是机构和企业的股东,比起保守的外部投资者,他们有很强的理性,更关注长期利益。
古森重隆回忆,在上任的18个月内他对公司资产进行了巨额减记,处理过剩的经销商和生产线,裁剪人员,共产生33亿美元的重组费用。当时富士胶片的数码业务正蓬勃发展,这样的转型对公司而言无疑是场阵痛,也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但竟没有任何一位股东对转型提出异议。这给了古森重隆更大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实施战略转型。
反观富士的同路者柯达,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形。2003年,柯达CEO邓凯达在曼哈顿中心区向股东表示柯达将进行战略转型,需要筹集30亿美元进行投资和收购,这个决定立即遭到在场股东的质疑。部分激进的股东还召开投资人会议,提出削减成本的要求,将柯达的困境归因于企业治理不善。转型计划无疾而终,在投资人会议召开当天,柯达的股票价格就由27美元下降到22美元。
虽然富士的转型没有太大阻力,但产品如何在陌生市场快速打开销路依然是个难题。对此,富士展现出一家成熟企业“借道”的智慧。
2016年,美国、法国的医疗企业准备在中国施展拳脚时,一个个都傻眼了:在中国销售药物、医疗器械需要经营许可证,而获得许可证要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的企业一律不准进行生产销售。
更让他们傻眼的是,富士胶片居然在中国市场一路绿灯,很快就将产品铺到了各大医院。究其原因,原来富士胶片的医疗产品都是在华润医药集团的帮助推广布局,并通过华润的销售网络进入终端。
2016年,富士胶片在华润医药集团上市时出资1亿美元获得华润1%的股权,巧借华润的资源登上了中国央企这艘大船。当然,“傍大腿”仅靠1亿美元还略显寒碜。富士胶片的提纯技术能充分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精细加工以便于人体吸收,这项技术刚好能应用于华润集团的中药业务。华润与富士胶片签订协议,建立商业联盟。华润用自身资质帮助富士胶片获得经营许可,提供销售网络;富士则提供核心技术,并帮助华润在日本和亚洲市场销售产品。
2017年,富士胶片的图像诊断技术、便携式超声波设备、内窥镜等产品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古森重隆认为,未来30年中国医疗卫生市场将进入发展完成阶段。富士欲将中国医疗市场作为其转型成果的一纸答卷,以优质的产品与市场升级琴瑟和鸣。
精彩推荐
-
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
原标题:重磅!历时七年35轮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妥了!商务部:对标国际高水平...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提出强化反垄
原标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提出强化反垄断? 新华网(18.960, 0.28... -
上海、郑州等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原标题: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2021年稳投资路线图浮现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
原标题:人民币飙涨:六部门盘活 人民币境外使用范畴 1月4日央行、发改...